刻骨铭心从来不是说说而已什么叫骨雕鼻

我们现在说一件事,一段感情记忆深刻、难以忘怀,会用“刻骨铭心”来形容。刻骨铭心,即为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受深刻。

虽然它只是一个比喻,但刻骨倒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在骨头上雕刻,当然不是在自己的骨头上。

远古而来的骨雕

骨雕,通常是以牛骨、骆驼骨、乌贼鱼骨等动物骨骼为原料进行雕刻和磨制的一种雕刻艺术。何家湾出土的骨雕人头像是发现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它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6000多年前。

▲骨雕人头像

这个骨雕人头像,是用动物肢骨的一部分做成的,先将骨料磨成人头的形状,然后用坚硬的工具雕刻而成。骨雕人头像眼眶下陷,突出表现了圆圆的眼珠。眉骨左右相连。蒜头鼻、嘴部撅起,厚厚的嘴唇,流露出一幅憨厚的表情。整个头像雕刻技术古朴而粗犷,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尽管稚拙古朴,却表达了一种对祖先的崇拜。

爱美是人的天性,尽管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已经学会用骨头来丰富生活。新石器时期就有过骨锥、骨针、骨坠、骨笄等等的骨制品,其中装饰品的出现反应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新石器时期的骨锥骨针

▲殷墟妇好墓出土骨笄

在姜寨遗址一个少女的墓中出土了一条由数千枚细小骨片穿制而成的项链。每个细小的骨片上都有孔,骨片切割均匀、大小统一、加工细致。因此可以猜测这位少女在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的地位是非常高。

▲姜寨遗址出土骨坠

广东骨雕的探索之路

从日用品逐渐演变成装饰品的骨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现在的骨雕技术更加精湛,作品也更加精细。现在的骨雕作品有人物、动物、山水以及建筑等类别。其中广东地区的骨雕,主要以镂雕人物、山水等题材,玲珑剔透,精巧之极。

▲广东省博物馆藏《龙腾盛世》

皓月当空、琼楼玉宇为游云缭绕、仙女迎月翩然起舞,这幅宛如白雪覆盖的银色世界展现在面前时,难以相信这是由牛骨和骆驼骨营造的意境。这幅美如仙境的骨雕作品叫《福如东海》,是由张明辉大师亲手完成的。寓意着人们向往幸福,追求鸿运的美好愿望。

▲张民辉与其作品《福如东海》

张民辉,高级工艺美术师、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是的,你没看错,是象牙雕刻传承人。

张民辉大师一开始是搞象牙雕刻的,然而在1989年,出于对象牙的保护,160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了《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有缔约国都将全面禁止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中国是其中一个缔约国。

▲张民辉骨雕《各显神通》

▲各显神通局部图

面对无牙可雕的困境,牙雕艺人纷纷转行。当时正值张民辉创作的黄金期,突如其来的巨变打得他措手不及。缓过神来的他想到自己曾经的牙雕梦想,和当初那段艰辛又幸福的学艺岁月,更坚定了他不放弃牙雕的信念。

▲张民辉骨雕《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局部图

他想到既然象牙不允许雕刻,那可以用其他骨头代替象牙继续创作啊。反正艺术都是相通的,牙雕的技艺也可以用在骨雕上。就这样,张民辉先生开始踏上了骨雕的艺术生涯。

但是,成功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的,骨雕制作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对骨头的处理。骨头内富含丰富的油脂,这个对吃货来说很幸福的事在骨雕上却是个大麻烦。骨内的油脂必须彻底除净,不然既影响创作,出来的成色和保存性也都会大打折扣。

张民辉骨雕作品《两进花舫》

张民辉一遍遍做试验,在华南农业大学防腐专家的帮助下,他最终试验出了一种天然、环保的处理方式。就这样一个一个逐步破解面临的难题,终于一件件仿象牙的骨雕艺术品慢慢在他手中绽放,细腻的雕工、灵动的色泽,如真象牙雕一样精妙绝伦。

他2003年表现“羊城八景”之一的骨雕作品《越秀新晖》,其生动精妙到被评审认为是牙雕,《越秀新晖》的成功,标志着骨雕艺术的春天在经过寒冬之后终于来到了。

▲张民辉作品《越秀新晖》

刻骨铭心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的。对骨雕艺人来说,说刻骨就真的是刻骨,他还可以给你刻的精妙绝伦,叹为观止。这些刻在骨头上的艺术,横跨岁月的轮回,代代流传,理应铭记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医护之家

医护之家

医护之家

本文地址:http://www.ym836.cn/335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制造精灵耳阻断神经瘦腿奇葩整形术背后的医美生意玻尿酸填鼻基底效果怎么样
下一篇: 剧烈运动可导致视网膜病变割双眼皮剧烈运动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