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是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设立的“世界镇痛日”,我国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
说到疼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它是人体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很多疾病都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每当想起都总会让人心有余悸……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牙痛。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一想到要去口腔科看诊,很多人内心充满了恐惧,有人甚至未到医院,已经紧张地坐立难安。
上二年级的小晶晶(化名)8岁了,可还没有开始换牙,妈妈无意中发现孩子的下颌前牙内侧长了“双排牙”,而乳牙却毫无松动迹象,在医院口腔科检查后,医生很快给出了治疗的方案:拔除乳牙,为恒牙让路。一听要拔牙,可把小晶晶吓坏了,哭着闹着要回家,坚决抵抗治疗,连妈妈都拿她没有了办法。
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像小晶晶这样的例子还不在少数,令众多家长非常头疼。除了儿童群体,成年人、老年人也会对治疗感到紧张和害怕,一拖再拖,迟迟不敢就医,等最后熬不住了,却发现已经错过口腔治疗的最佳时期。
那要如何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和害怕,达到有效镇痛、又不伤身,能够轻松享受看牙的过程呢?
2022年10月,常州二院舒适化口腔专科门诊正式运行,由医院口腔科与麻醉科合作,让“看牙疼”、“怕看牙”成为历史。
什么是“口腔舒适化治疗”
“口腔舒适化治疗”,是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享受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舒适,帮助患者消除不适和疼痛,减少并发症,给予患者安慰、缓解焦虑,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传播希望。那么,随着医学的进步,无痛与舒适的口腔治疗理念在国内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认可,口腔“舒适化治疗”,就是指通过药物麻醉、改进医疗器械等手段,增强患者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少疼痛及牙科治疗可能导致的心理创伤。
口腔舒适化治疗的主要方式
舒适化治疗从行为管理方面来说包含非药物性行为管理和药物性行为管理。非药物行为管理包括语言性交流、告知-演示-操作、治疗前体验、正强化、分散注意力、示范作用、语音语调控制以及保护性固定等方法。药物性行为管理包括表面麻醉,计算机辅助程控局麻药物无痛注射技术、笑气吸入镇静、口服药物镇静以及全身麻醉下治疗,目前比较火的数字化口腔技术同样也是患者舒适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口腔舒适化治疗是个综合的理念,还包括舒适化团队的建设、医院设施的改善、就诊环境的布置、舒适化流程的调整。
口腔舒适化治疗的优势
对比从前用锤子敲的脑袋“嗡嗡”的治疗模式,目前高效的麻醉剂配上超细针头,让你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先进的牙科器械使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医护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充分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对于一些复杂牙的拔除,可采用镇静或者全身麻醉的方法使患者失去意识,等患者清醒时已治疗完毕。这种方式是以麻醉科为主导,与口腔专业医生实行分工合作, 各司其责, 一方面使口腔医生专注于局部疾病的诊治, 另一方面无需为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而分心, 提高了诊治效率和医疗质量, 规避了医疗风险, 扩大了舒适化口腔治疗的内涵。
口腔舒适化诊疗适用人群
成熟的口腔舒适化治疗“老少咸宜”,适应人群包括但不限于:牙科恐惧症患者、咽反射强烈人群、哭闹不配合的儿童、高龄或患有高血压等特殊监护的人群。麻醉医生通过治疗前评估,根据个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镇静镇痛方案,让患者可以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拔牙、种牙、补牙等口腔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麻醉仅仅与手术相伴, 而更多的是期盼医生们把整个治疗过程从无痛变得既安全又舒适。毫无疑问, 今后的口腔医疗服务一定会向舒适化的方向发展,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人格的尊重、隐私的保护、人性化的关怀等等将贯穿始终。
常州二院口腔科与麻醉科共同合作,
开展舒适化口腔专科门诊,
为广大牙病患者提供安心、
舒适的口腔治疗服务。
本文地址:http://www.ym836.cn/357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