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第九医院重症肝病科以诊疗各类重症肝病和人工肝技术为特色,由于患者需求量大,长期处于满床状态。2022年3月,南昌市再次突发新冠疫情,医院响应政府号召全院腾空参与疫情防控。当时,重症肝病科的50多例原住院患者,也不得不转至其他医院继续治疗,患者老邹就是其中一位。
老邹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入院时总胆红素最高达400umol/L,转院之前,老邹的病情正趋于好转,总胆红素已稳定在约100umol/L。但他仍有所担心,怕转院后病情反复。管床大夫甘达凯医生安慰他说:“到了外院同样可以治疗,有情况随时联系我。”
2022年5月,南昌市第九医院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病房重开,重启正常诊疗。此时,老邹的家属急不可待地联系上了甘达凯医生。原来老邹转至其他医院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病情出现恶化,甚至被告知需尽快行肝移植才能救命。老邹的家属都非常着急,希望尽快转回九医院。
甘医生得知情况后立即向重症肝病科主任熊墨龙报告,熊主任同意患者转回并即刻安排好接收床位。老邹返院后,熊墨龙针对他的病情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了大讨论,重新制定治疗方案,并交待全科医护人员一定要高度关注老邹的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新的治疗方案,不得有任何闪失。
毋庸置疑,医者对每一位病患都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尤其对老病号,大家更是如待亲人般多一份责任,厚一份牵挂。自此,全科人员都将老邹视为重点保护对象。经过半个月的悉心治疗,老邹终于脱离生命危险,病情明显好转。目前他的各项指标趋于稳定,自我感觉也状态良好,已无需陪护。
老邹的家属面对转危为安的老邹,激动得满眼是泪,无论是在医生面前还是在病房里别的病人面前,都一直说着:“
专病还是要专科治。九医院治肝病,确实值得信赖!
”
重型肝病科
科主任:
熊墨龙
主任医师, 教授,南昌大学、江西中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南昌市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带头人。
专长:从事传染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特别在重型肝炎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防治、肝干细胞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
科室特色:
1. 参与制定《中国肝衰竭诊疗指南》和《人工肝与血液净化实用操作手册》撰写工作。
2. 以收治重型肝炎/肝衰竭为特色,在重型肝炎/肝衰竭的诊疗等方面创立了具有本院特色的理念,强调治疗应在发病机制层面的突破、保持“六大平衡”和营养支持,积极倡导早期人工肝与血液净化干预治疗,使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存活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该科于1997年率先在全省引进并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挽救了大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命,获得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3. 科室针对肝衰竭并发症如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肝肺综合征等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防治方法。
4.2007年,全省首家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肝衰竭技术,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5. 2009年,省内率先创立重型肝炎/肝衰竭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良好的社会和医学人文效应。
6. 承担省市和国家级科研课题数项,其中“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优化诊疗方案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课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7. 2007年在省内率先建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实验室,2010年获得“南昌市重点实验室”称号,为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良好平台。
8.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9. 近三年,科室发表科研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南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作者:南昌市第九医院重型肝病科 朱龙川
通讯员:张小芳
编辑:黄萌楣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ym836.cn/3006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