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养生,莫先口齿”。民谚说“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齿健人长寿”。中医认为,牙齿与肾脏关系密切。“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即肾中所藏精气可以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牙齿是人体骨骼的一部分,牙齿松动与肾气虚衰及气血不足有关。
常叩牙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通畅经络,增进机体的健康。现代研究表明,叩齿能刺激牙周组织,促进牙周血液循环,兴奋牙神经和牙髓细胞,对牙齿有清洁作用,同时可以保障牙齿坚硬稳固、整齐洁白。
固牙健身叩齿法具体如下: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默叩齿,臼齿36次,门牙36次,轻重交替,节律有致。叩齿结束后,可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数次,即“赤龙搅天池”,可以起到按摩牙龈、促进牙龈部血供的作用。最后在口腔中逐渐积聚唾液,分次吞咽。唾为肾之液,与人体的摄生保健关系密切。明代龚居中指出:“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由此可见吞咽唾液的益处。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严重牙病的人,叩齿法可能并不适用,主要是因为叩齿力大,恐损伤牙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叩齿换成咬齿。明代医家张介宾就曾在《景岳全书》中介绍了他的护齿、健齿经验:“古有晨昏叩齿之说,虽亦可行,然而谷谷震动,终非尽善之道。余每因劳因酒,亦尝觉齿有浮突之意,则但轻轻咬实,务令渐咬渐齐,或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
咬齿,可视为对叩齿法的灵活应用,二者都属于牙齿的自我保健按摩运动。
文中部分知识参考自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治未病绽放青春的光彩》,总主编 郑玉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书小言 责任编辑:杨华)
本文地址:http://www.ym836.cn/220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